关于组织开展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
|
发布时间:
2021-11-19
浏览次数:
11
|
|
各学院(部、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引导纲要》等要求,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示范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引导思想 以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 面向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示范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申报条件(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示范团队)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坚持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学问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为重点,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与担当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课程教育教学中。 3.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常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与示范课程一并申报,教学名师、示范团队限选报一项。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专业成就,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7.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支撑,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8.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9.继续教育课程要充分考虑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面向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 10.入选教育部示范课程的自然认定为市级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自然认定为市级教学名师,所属课程团队认定为课程示范团队。入选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根据申报评选情况遴选部分课程负责人为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示范团队。 四、报送范围和数量 1.申报范围。业余教育课程。 2.推荐数量。此次市教委给予推荐课程申报名额不超过2门、教学研究中心不超过1个。 五、报送要求 (一)已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自然认定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不再参与本次申报。 (二)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项目、继续教育项目由所在学院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统一汇总报送。 六、组织管理 (一)积极组织申报。报送课程应尽可能覆盖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类型,并鼓励适用范围广、共享范围大的课程申报,各学院应统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的申报数量,体现学院特色,保持相对均衡。 (二)构建示范体系。要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发掘课程思政建设典型做法,持续深入抓示范、树标杆,推动建设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体系。 (三)强化支撑保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支撑保障,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院系、教师的绩效考评内容。 (四)广泛宣传共享。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市级示范课程资源将在易班平台集中展示,支撑示范课程资源推送至国家相关平台展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七、报送方式 各申报单位以电子邮件和纸质材料两种形式报送有关材料,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9日(星期一)。申报表、汇总表(见附件1-4)需含word版和加盖公章扫描件,信息汇总表(见附件5)仅需电子版,电子邮件主题及文件名请使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单位名称”,发送地址为jxjy02@usst.edu.cn。可在申报表后附有关佐证材料目录,具体内容可提供网站链接,并确保能够正常打开。纸质材料一式8份。 继续教育项目联系人:陈老师 纸质版报送地址:继续教育学院305办公室 邮箱:jxjy02@usst.edu.cn 电话:55271409
继续教育学院 2021年11月18日 |